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

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—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[J]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2023, 43(3).
引用本文: 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—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[J]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2023, 43(3).
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
—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
[J]. Marine Geology & Quaternary Geology, 2023, 43(3).
Citation: 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
—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
[J]. Marine Geology & Quaternary Geology, 2023, 43(3).

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—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

观山问海有归路 亦沉亦积无殊途
——何起祥先生与海洋地质两刊的故事

  • 20世纪80年代初,我国海洋地质事业方兴未艾。1981年,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》前身《海洋地质研究》创办,1982年,《海洋地质前沿》前身《海洋地质研究动态》创刊。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》《海洋地质前沿》皆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,何起祥先生为了海洋地质两刊(以下简称“两刊”)的长足发展殚精竭虑,从方向上引领,在业务上指导。

    首先,何先生先后担任了两刊第二届编委会常务委员(1984—1991年)、第三届编委会委员(1991—2001年);第四届编委会顾问委员(2001—2011年);第五届编委会顾问委员(2011—2018年)。在近40年的岁月中,他帮助期刊找准定位,捕捉热点,紧紧抓住时代脉搏,尤其是海洋地学发展的趋势,开辟了“沉积与环境” “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” “古海洋与年代学” “油气与矿产” “第四纪地质” “综述与评述” “技术方法” “IODP快讯”等栏目,促进两刊真正成为海洋地学的“百花园”。

    其次,何先生是两刊的作者。1985年,他作为第一作者首次在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》上发表“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的Sr、Ca、Mg地球化学”,自此笔耕不辍,在两刊留下了“碳酸盐沉积” “比较沉积学” “海洋碎屑沉积” “沉积动力学” “第四纪沉积作用” “沉积矿物学” “海岸带沉积”等方面的多篇著作,2011年,他在《海洋地质前沿》上发表“海洋沉积作用的物源控制”,是为在两刊上的收山之作。何先生以期刊为载体,深切刻画了他在沉积学领域不可磨灭的研究年轮。

    再次,何先生在2011—2022年担任了两刊的学术指导,在此期间,两刊在海洋地学界的影响力有了质的飞跃。一方面他规划出版方向、制定出版计划;另一方面,他从稿件源头上严格把关,并兢兢业业地做着繁琐的审稿、改稿工作。何先生还在过去的12年里从未间断地为两刊做着英文编校的工作,每一篇稿件的英文摘要、每一个图表的英文标题,他在电子稿上全面修改过一次之后,还要在“三校”的纸稿上再次检查,字斟句酌,规范严谨。从年逾古稀到耄耋之年,他躬身做起编辑的工作,诠释了“平凡即伟大”的哲理。

    记忆中的何先生总是专注地握着红笔,给两刊厚厚的校稿批红,或者在电脑前忙碌地修改着稿件。他满怀热忱,乐为善小,尊重并帮助每一位作者,他知道所有的作者相对他来说都是年轻人,他愿意为他们的成长而蜡炬成灰。在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》创刊40周年之际,何先生回首往事,感慨万千,始终觉得“当年创立的这本期刊是弥足珍贵的学术财富”。他的治学精神和处世之道于后辈而言,也是弥足珍贵的财富。

    2023年,观山问海、论道沉积的老人离开了我们。有归路,无殊途。人类进化出复杂的情感和高级的思维,悲戚之后,更要以记忆和思念的方式让逝者的精神长存。

    两刊编辑部全体同仁谨以此文深切怀念何起祥先生!

    两刊编辑部 刘锐

图(1)
计量
  • 文章访问数:  476
  • HTML全文浏览量:  104
  • PDF下载量:  36
  • 被引次数: 0
出版历程
  • 网络出版日期:  2023-07-17
  • 刊出日期:  2023-06-27

目录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